1. 信用損失

公司可以自行根據公司業務定義,定義必須有特定原則支持(例:歷史記錄或自訂的信用風險管理政策)

  • 第一階段為正常的應收和其他資產
  • 第二階段 為預期信用損失風險上升, 公司需要進行調查和跟進
  • 第三階段為 預期信用損失風險明顯上升, 公司覺得應收賬款有收回的風險,發生信用減值

2. 違約率計算

  • 違約概率 (PD)

決定因素:

  1. 對方的信用評級
  2. 類似公司或單位的信用評級
  3. 從其他工具得到的隱含違約概率

例: 可比公司發債時的信用評級而定的違約概率

  • 違約損失率 (LGD)

定義:根據歷史資料,市場上的統計數據

違約風險缺口 (EAD)為應收賬款的未來金額 (future value), 在一些情況, 公司可能需要考慮現值問題把未來的金額折現到現在,公式中應使用沒有存在重複的計算折現率(discount rate)

3. 應收賬款的分類

相同的性質及信用風險的應收賬款可以用一個匯總的方法進行計算信用損失減值

分類方法:

*考慮因素:分類能否達到顯示不同應收賬款的性質及信用風險

  1. 按業務分類
  2. 賬齡
  3. 地域

4. 其他應收款的考慮:

  • 聯營公司,合營公司應收賬款

– 需要安排詢證函確認條款是沒有固定的還款日期,按要求償還

– 不用計算信用損失

  • 政府機關借款

– 按照應收賬款的邏輯決定信用損失及違約率的計算